什么是马丁策略?早在18世纪,法国数学家保罗-皮埃尔-李维就提出了马丁策略。
马丁策略原本是一种赌博的方式,用/双倍投注/的方法来赢回本金。
马丁策略的许多具体细节是由美国数学家约瑟夫-利奥-杜布完成的,他试图证明赌博中100%获胜的可能性。
这个策略的原理涉及到初始投注金额。
当当前投注失败时,下一次的投注金额就会翻倍。
这样一来,只要一次下注成功,就可以挽回之前所有的损失。
赌桌上的两个绿色标记是用来限制马丁派策略的,因为除了偶数和奇数(或/红黑/)之外,还有其他结果。
这使得马丁派策略的长期利润为负数,使人们打消了使用这种策略的念头。
要理解马丁主义策略背后的原理,我们可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枚硬币.让我们来赌硬币是抛出正面还是反面。
初始投注金额为1元,抛出的硬币是正面和反面的概率是相等的,都是50%,而且每次抛硬币的结果都是相互独立的,不会相互影响。
只要你坚持押头或押尾,而且每次押的金额都是前一次押的两倍,那么只要你押对一次,就会挽回之前的损失,最终你会赚到无数的钱。
假设你有10元钱,你一直押人头,第一次押1元钱。
第一次抛硬币显示的是人头,你赚了1元钱(下一次赌注只有1元)。
第二次抛硬币显示的是反面,你已经输了1元,你的账户金额已经回到了10元。
第三次下注,你要下注2元,如果你赢了,你在赢回本金的同时,还能净赚1元。
如果你输了,你的账户里就会剩下8元。
第四次下注,你需要下注四元(是上一次下注的两倍)。
这次你终于赢了,赚了4美元,你的账户就变成了12美元。
根据马丁的策略,如果你这样做,只要你赢了一次,就可以追回之前所有的损失。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对于美债可持续性的担忧,可能在未来诱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式局面 每日经济新闻 ●拜登政府推行的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方向没有太大问题,问题是,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会过度? ●未来要实现高债务下的金融稳定,对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都会带来很大的掣肘。
每经记者张卓青每经编辑易启江 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从去年3月起,美联储便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其本国的经济、货币政策影响外溢到国际市场,实际上对国际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我们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的历史时,也可以发现,这场危机从一开始美国国内的次债危机,最后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席卷各国。
随后,美联储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给全球经济留下不少后遗症,比如债务集聚以及资产泡沫等。
那么,目前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溢出效应,是否也会对未来全球经济埋下一个大雷?比如,通胀上行、债务积累等等。
这种情况下,对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会不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应对办法,来减少重要经济体国内的货币及经济政策溢出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4月10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的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对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出的以上问题进行了回应。
但高额价差并无法维持太久,因为卖方竞争压力已经开始传递。
上周以来,西非地区安哥拉和尼日利亚等产油国也跟进下调了原油出口价格,部分合约甚至降至自去年11月以来新低。
而国际买家也正在关注伊朗此后进一步恢复出口产能的预期冲击,因为OPEC+减产额度中并没有计入伊朗此前因为受到制裁而损失的出口份额,因而一旦该国哪怕是部分性地恢复出口,都可能令事实上仍相当脆弱的全球原油供需平衡局面再度被颠覆分析师指出,布伦特与迪拜原油当前的价差,或许也是OPEC+中起主导因素的中东产油国趁机扩大全球市场份额的利好因素。
然而,市场买卖双方的灵活性也意味着,布伦特基准油价高升水的格局并不会一直延续下去,一旦产油国此后对供需前景判断有误,在增产降价促销的操作中力度过猛,仍然就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本文为 叩富网博客原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